摘要: 作为在线Low-E玻璃技术开发团队的负责人、带头人,大姐能够聚集年龄层次不一的科学人才、工程师一起工作学习。 ...
本周国内纯碱企业库存呈现上涨趋势,但涨幅收窄,社会库存继续下降,降幅亦收窄。
信义光能与福莱特2020年光伏玻璃毛利率为49%,而洛阳玻璃、安彩高科和拓日新能则分别为41%、28%、31%,分别较信义光能与福莱特低8pct、21pct、18pct。在双寡头产能可满足市场大部分需求时,可通过调整产品定价策略以维护企业市占率。
在今年1-10月地面电站组件招标中,57%为双玻组件。按福莱特2019年ROIC=12%,以及窑炉初始投资2.3亿元/GW计算,每GW需求对应光伏玻璃可获EBIT为0.29亿元,回本周期8年;而由于一般窑炉经7-8年的使用后还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冷修,因此在行业利润情况较差时,二三线企业扩产动力不强。财务费用:龙头企业信义与福莱特于港股上市后,把握光伏玻璃市场节奏,适时进行了多轮融 资以扩张产能并补充现金流。考虑扩产意愿能力,部分企业或无法按时扩出产能,仅一线如期扩产时行业有效产能同+23%假设仅一线龙头(信义光能(12.92,0.52,4.19%)、福莱特)如期扩产,而其他企业仅保留原有产线,且皆按计划对旧产线进行冷修时,2022年预计全年有效产能为1706万吨(对应日熔量46734t/d),同比增加23%;2023年全年有效产能预计达2229万吨(对应日熔量61059t/d),同比增加31%。据2021年11月21日报价,3.2mm单玻组件价格为2.04元/W左右,而2.0mm双玻组件价格为2.09元/W左右,二者价差在4元/W的光伏装机整体成本中占比仅1%。
宽幅:小、旧窑炉改造经济性低,宽幅玻璃需匹配新窑炉以182、210mm硅片制成的高功率组件宽度超出此前多数窑炉的生产极限,182组件宽度达到了1.1m以上,210组件甚至在1.3m以上。下游需求:由于光伏玻璃连续化生产、开停车成本高的特性,厂商实际产能投放节奏受当期下游实际需求影响较大。2月12日,CINNO Research资 深分析师刘雨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。
t9产线将生产销售平板等中尺寸IT显示器、车载显示器、医 疗专业显示器等产品。还未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其他厂商则虎视眈眈。该产线预计在2023年第 一季度实现量产。其他厂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,通过差异化竞争、争取特定客户等方式可与之竞争。
2021年年底,京东方斥资465亿元建设的重庆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开始量产,目前产量逐步爬坡。拼抢IT、车载LCD早在两年前,行业头部企业便开始抢先布局以IT面板、车载面板为代表的高附加值LCD产品。
国内OLED竞争格局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,京东方在产能、技术、客户、出货量上均具备优势。今年1月底,t5项目刚刚完成模组厂房及综合动力站封顶,扩产建设在今年春节期间也未停工。近期,TCL多条液晶产线增加中小尺寸高附加值IT和车载面板产能。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在Mini LED、车载显示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市场有较深积累。
上述TCL科技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公司希望产品结构布局更充分,切入高附加值中尺寸领域是公司一个发展方向。TCL则随后选择了自建中小尺寸液晶产线,以生产IT面板等产品。2020年,IT液晶面板厂商中电熊猫传出出售产线消息,京东方和TCL被视为最 有可能接盘的两家。在建的广州t9产线C标段1月底封顶,t5产线也正加速扩产。
有消息称,TCL近期正争取苹果OLED订单,京东方则在改变B12工厂第三期产线用途,以争取苹果新OLED订单。在国内,京东方布局OLED产业较早。
全 球LCD(液晶显示器)产能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后,国内面板厂商正往高附加值LCD产品及新一代OLED(有 机发光二极管)产品拓展,以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。2021年年底,t9主厂房封顶,至2022年1月底,该项目C标段也实现封顶。
京东方收购中电熊猫产线可实现立即扩充产能,与现有产品线快速互补,相比之下,TCL现有产线针对IT市场产能较少,规划IT、车载类产能既有对市场需求的乐观判断,也有争夺市场份额的考虑。据此前公告,TCL华星位于广州的t8产线也拟论证生产第8.5代可卷绕印刷OLED/QLED显示面板生产线,主要生产大尺寸印刷式可卷绕OLED TV、IT等产品。不仅在产能方面,在争取优质客户和技术竞赛上,面板厂商也在较劲,各自路线有所不同。研究机构Omdia预计,国内OLED面板市场占有率将从2021年的15%上升至2022年的27%。中尺寸屏幕盈利能力超过目前其他产线,市场需求较健康。有消息称京东方准备调整B12工厂第三期产线,以为苹果iPad等供货。
由于目前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行,面板厂商将加速向高附加值市场转移产能。2月11日,时代周报记者就此消息联系两家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,双方均未明确证实。
林芝认为,至2025年,折叠屏手机全 球出货量可能超6000万部。上述京东方董秘办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,该产线建设已完成,2021年年底刚量产,目前产量还不大,正在爬坡。
总投资达150亿元、用于生产IT面板等产品的TCL华星光电t5项目也在同步建设。2月12日,WitDisplay首 席分析师林芝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国内OLED材料迭代、器件结构优化方面比韩国慢,量产经验不足,但技术差距正进一步缩小。
有消息称,近期TCL华星组建团队评估t4产线,以准备向苹果iPhone提供OLED面板。柔性OLED面板面对未来行业风口,近期多家面板厂商加速扩产OLED,彼此暗暗较劲。已慢京东方一步的TCL,需要t9产线尽快建成投产。但可以明确的是,两家企业均在大力扩产OLED产品。
2021年4月,TCL发布定增公告,拟募资不超过120亿元,用于第8.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即t9产线建设,该项目计划月加工2250mm×2600mm玻璃基板约18万片。京东方此前已进入苹果iPhone产业链,近期或有准备调整产品、增强竞争力。
折叠屏手机的火热也在增加柔性OLED面板需求。巩固LCD优势的同时,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也被国内厂商视为行业新风口。
以TCL正等待量产的t8产线为例,TCL大尺寸OLED侧重于印刷OLED,尝试凭借印刷技术的低成本优势,赶超韩国厂商的蒸镀工艺。最 终京东方拿下中电熊猫两条液晶面板产线,借此大举进入IT面板市场。
据规划,t5项目是对第6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扩产,扩产后月产能将从5.3万片提升至9.8万片。国内厂商在中小尺寸OLED方面则主要研究折叠屏、双侧OLED等技术,并加快大规模量产。TCL科技董秘办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,t4产线后续需待工艺进步和市场需求提升,逐渐进入盈利状态,t8产线则已建成并在持续运作。TCL华星第6代柔性LTPS-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即t4产线已完成第二、第三期产能建设,该产线将生产柔性折叠屏并探索屏下摄像技术。
刘雨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面板产线建设周期在两年以上,若考虑规划到量产全流程则需更长时间,产能扩张需有预见性。t5产线生产以LTPS TFT-LCD为主的中小尺寸显示器件,产品含车载、笔记本电脑、平板。
在刘雨实看来,若如此调整,相关考虑应是OLED面板在中高 端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市场渗透率高、成长空间有限,因而向中尺寸扩张。林芝表示,京东方在大尺寸QLED、印刷OLED、QD-OLED和WOLED都有样品,未最终确定技术方向,惠科在研究OLED各种技术,处于研发阶段。
TCL也准备扩大t4柔性OLED产线产量,并在广州建设t8第8.5代柔性可卷绕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。OLED柔性屏未来几年仍是主流,面板厂商将重点发力柔性、卷曲、低功耗、弹性等OLED技术。